小因扎吉近年来的经历让人忍不住将曾被遗忘的西蒙尼重新回想起。22至23赛季,小因扎吉率领国米杀入欧冠决赛,最终以0:1不敌曼城。24至25赛季,小因扎吉再次带领国米进入欧冠决赛,却以0:5惨败于巴黎圣日耳曼。在短短三年内,两度带领同一支球队进入欧冠决赛,却再次以失败告终。
回顾13至14赛季,西蒙尼带领马德里竞技来到欧冠决赛,本有望夺冠,但最终经历了拉莫斯的92分钟绝平,加时赛更是以1:4溃败收场。15至16赛季,西蒙尼再次将马德里竞技带入欧冠决赛,这次比上一次表现更出色,将对手皇家马德里逼入点球大战,然而运气依旧不在其方。
对于马德里竞技和国际米兰这样在豪门名单上没有明显优势的球队来说,连续两次杀入欧冠决赛实属不易。若两位教练能至少夺得一次冠军,必将提升个人身份地位,成为欧冠冠军级教头。然而可惜的是,机会并未降临。
看着马德里竞技在世俱杯中以0:4惨败于巴黎圣日耳曼,不禁让人心疼西蒙尼。多年过去,西蒙尼带领马德里竞技从巅峰跌落至今平平淡淡,心有不甘难以消散。相反,小因扎吉却在第二次争夺欧冠冠军失败并遭遇溃败后选择转投沙特寻金。更令人惊讶的是,小因扎吉执教利雅得新月仅几天就创造了一个惊人的4:3淘汰曼城的超级壮举。
那么,同样遭遇欧冠决赛双失败的小因扎吉和西蒙尼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何处呢?一个输给了传统底蕴,一个败在了金钱力量上。
西蒙尼输给的是底蕴,他面对的两次决赛对手都是皇家马德里。皇马一向代表足球传统底蕴的典范。虽然我不喜欢轻易谈论底蕴,但必须承认,自1998年以来,皇家马德里在欧冠赛场上展现出大赛场经验和拼搏精神,理所当然地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决赛胜率。
拉莫斯的92分钟或许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恰好发生在决赛的最后时刻,这也许正是皇马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在。
在第二次决赛中,马德里竞技实际上更加强硬,然而遗憾的是皇家马德里更硬。这种“硬”,指的不仅是风格上的坚韧,更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沉着应对。
如果马德里竞技那两次欧冠决赛的对手不是皇家马德里,也许他们已经成为前欧冠冠军了。西蒙尼那三年看似什么都尽在掌握,唯独缺失了运气,在遭遇最强大对手时全盘皆输。
而小因扎吉则面对不同的决赛对手,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你想到了什么?这两支球队无疑是21世纪最典型的金元足球案例。虽然切尔西原本实力不俗,但阿布拉莫维奇接手后情况更上一层楼。曼城当时甚至在保级,金元使他们一跃成为欧洲顶级强队,这正是金钱的力量。
巴黎圣日耳曼也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在法甲联赛中并非低迷,但与极富传统的里昂相比仍有差距。然而十几年来,巴黎圣日耳曼迅速崛起,成为法甲乃至欧洲足坛的强队之一,这也是金钱的影响力。
谈到足球世界中的金元效应,肯定有人不屑一顾,毕竟“暴发户”、“土豪”等词语常常随之而来。然而请问,欧洲豪门中又有哪支球队不是靠资金积累而来的呢?如果连续一两年没有成绩,或许可以说是暴发户,但十几年后,已取得三冠王,还能称之为暴发户吗?
小因扎吉对这一点感受必定深刻。二十年前,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几乎无缘与国际米兰交锋。然而金钱让他们迈向了飞跃,并逐步登上最高舞台。小因扎吉见证了这一切,资金到位,花费巨大,确实可以打造出底蕴。